大約是在2000版ISO9001發布之后,業內將按要素審核改為按過程審核之聲甚囂塵上??山K究是雷聲大雨點小,鬧騰一通后,也沒見到真正的過程審核。
中是團隊在體系有效性探索實踐中,確定“圍繞主營業務開展有效性審核”的技術路線,取得良好預期。
近期,又有客戶提出質疑,認可我們的“按業務審核”,但為何現場審核表現卻還是“按部門”審核,并沒有看到“按業務審核”。
溝通增值,通過與客戶討論,我們進一步完善了有效性審核技術路線。
審核audit:為獲得客觀證據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GB/T19000,3.13.1)。根據這一術語定義,可以得知審核是一個過程,而過程則是由一組活動組成。審核活動主要包括獲得證據、評價滿足審核準則程度等。
一、獲得證據
“獲得證據”可以是按部門,也可以按要素,二者各有利弊。但按要素審核理論上成立,實際上考慮到審核效率,幾乎沒有哪個審核組會采用此種方法。因此,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按部門“獲得證據”。
主要方法和工具:采用“過程方法”,通過“一崗雙責”查履職,并驗證過程輸出“結果”。
輸出:《問題清單》。
二、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
審核的另一個活動是“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審核準則 audit criteria:用于與客觀證據進行比較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GB/T19000,3.13.7),主要包括:管理體系標準、企業體系文件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針對不同的審核準則,確定不同的滿足程度,即:
1. 對照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評價合規性
輸出:《問題清單》中“不合規項”,做為企業編制《合規性評價報告》的輸入。
2. 對照企業體系文件(重點是制度)評價業務管理狀況
主要方法和工具:運用風險思維,按“PDCA-OPPT” 進行審核追溯。
輸出:業務QHSE風險管控評價
3. 對照管理體系標準評價體系有效性
主要方法和工具:采用體系量化評價標準,評價體系有效性。
輸出:體系有效性評價報告。
綜上所述,準確、完整的審核技術路線應該是:按部門取證,按業務進行審核評價,按體系得出審核結論。
版權所有 ? 北京中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博泰國際商業廣場B座908
郵編:100102 京ICP備19022341號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