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為防止生產設備設施性能失效,導致生產安全事故(事件),通過對生產系統和設備,辨識、分析設備部件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式、原因及表象,分析對設備、系統造成的影響,制定和完善控制措施,明確日常維護、定期檢修以及故障處理。
2.技術路線
3.設備故障風險分析及評估
3.1風險評估單元劃分
設備故障風險辨識的單元劃分,首先應明確場外設備(檢修)和場內設備(運行)兩個部分,然后應按照風力發電設備系統順序進行單元劃分,形成系統、設備清單。見表1。
表1風電場系統、設備劃分清單示例
(1)系統:按照風力發電生產全過程,按發電的流程順序,先主系統,后輔助系統。將場內、場外分別劃分為若干系統。如場外系統外劃分為:變槳系統、變速系統、剎車系統、發電系統、偏航系統、電氣系統、變頻系統、塔筒、輸變電系統等;場內系統劃分為:輸變電系統、無功補償系統、直流系統、輸變電系統(五防閉鎖)、通訊系統、保護測控系統、保護測控系統(綜合自動化設備)、保護測控系統(網絡安全防護)、保護測控系統(UPS交流不間斷電源)、輸變電系統(防雷接地裝置)、消防系統等。
(2)設備:系統中包含的具體設備名稱、型號,多臺相同設備應合并填寫。按照先主要設備、后輔助設備的邏輯順序逐項填寫。
(3)崗位:按照本風電場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所負責管理、運行、維護設備進行對應。崗位要具體到場長、副場長、安全員、值班長等具體崗位。
3.2設備故障風險評估
設備故障風險評估步驟如下:
(1)將設備拆分成部件;
(2)對每個部件逐項進行故障模式及其產生的原因、現象、故障后果影響等進行辨識與分析;
(3)評價故障模式的風險等級;
(4)根據故障原因及后果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5)對于每一種故障模式制訂發生故障后的臨時處置措施和故障處理方法。
風電場設備故障風險評估示例見表2.
表2風電場設備故障風險評估示例
(1)系統、設備:按照《風電場系統、設備劃分清單》確定的系統及設備進行填寫,然后按照設備逐項進行故障風險評估。
(2)部件:對照設備設施說明書、操作規程或技術標準,按照一定規律對設備設施各個部位進行逐項拆分。如先拆分設備本體再拆分附件,先拆分功能性附件再拆分安全環保附件。按照“由近及遠”“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的順序對設備設施的關鍵部分逐項拆分,確定最小的功能性部件。如閥門類分解到閥桿、閥芯、閥體、彈簧組件、 填料密封裝置等對閥門正常運行起到關鍵作用的部件。
(3)故障模式:部件所發生的、能被觀察或測量到的故障形式??蓞⒄找韵聨追N故障模式分析評估(不限于此):
a) 損壞型故障模式,如斷裂、碎裂、開裂、點蝕、燒蝕、短路、擊穿、變形、 彎曲、拉傷、龜裂、壓痕等。
b) 退化型故障模式,如:老化、劣化、變質、剝落、異常磨損、疲勞等。
c) 松脫型故障模式,如:松動、脫落等。
d) 失調型故障模式,如:壓力過高或過低、溫度過高或過低、行程失調、間隙過 大或過小等。
e) 堵塞與滲漏型故障模式,如:堵塞、氣阻、漏水、漏氣、滲油、漏電等。
f) 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異響、過熱等。
(4)故障原因: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形式可為名詞加動詞。如:密封圈(名詞)+老化(動詞)。
(5)故障現象:部件發生故障引起的設備不正?,F象。一般表現為可顯現的狀態。如:冒煙、滲漏、發熱、不運行等。
(6)故障后果影響:包括:對部件本身影響、對設備影響、對系統影響。
(7)風險等級:風險等級的認定采用定性評估的方式,具體分為重大、較大、一般三級。
重大風險:指危及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可能造成機組強迫停運嚴重的設備風險,可能造成人員死亡事故。
較大風險:指可能影響機組出力、造成主要輔機/主要輔助系統強迫停運、可能造成較嚴重后果的設備風險,可能造成人員重傷、輕傷事故。
一般風險:只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設備風險,可能造成人員輕微傷害或未遂事件。
(8)日常維護:
措施:包括檢查、清掃、加油等。
檢查方法:包括目測、測溫、測振等。
周期:執行日常維護措施的周期,如 X小時、X天等。
(9)定期檢修:
措施:如檢修、更換、加固等。
方法:簡述修理方法。
周期:執行定期檢修措施的周期,如X 天、X月等。
(10)改造計劃:設備技術改造計劃。
(11)臨時措施及故障處理方法: 臨時的控制措施以及發生故障的處置方法或應急預案。
風險評估結果的應用
點檢、檢查標準(示例見表3)
表3風電場設備檢查標準示例
版權所有 ? 北京中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博泰國際商業廣場B座908
郵編:100102 京ICP備19022341號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