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的管理要求中都提出了“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少做與問題關聯不大、不做與問題無關的無用功。有人也提出“管理就是解決實際問題”。
在《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切實在轉變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實重在“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企業每年各種檢查、體系審核發現重復或類似的問題能占問題總數的70%以上,為什么?
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對問題的界定不準確,分析不徹底,措施不到位、評價不完善,造成大量的無用勞動。因此消減問題重復發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是管理的必由之路。
有效解決問題重復發生需要通過系統方式解決,常見方法的有:麥肯錫解決問題七步法,8D,Six Sigma – DMAIC等等。
麥肯錫解決問題的7個步驟即著名的七步成詩:① 界定問題(陳述問題);② 分解問題(問題樹);③ 優先排序(用漏斗法去掉所有非關鍵問題);④ 議題分析(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⑤ 關鍵分析;⑥ 綜合建議(綜合調查結果,并建構論證);⑦ 交流溝通(將數據與論證聯系起來,講述來龍去脈)。
8D最早是福特公司使用的很經典的分析手法。1D: 成立團隊;2D:描述問題;3D: 圍堵行動;4D: 查找根本原因;5D: 永久性糾正;6D: 驗證措施;7D:預防再發生,8D: 肯定貢獻。
DMAIC是指定義(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控制(Control)五個階段構成的過程改進方法。
……………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工具和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千差萬別,但是基本原理則是一致的——均是基于PDCA循環,只是適用的范圍各有不同,下面思維導圖梳理了問題解決的路徑。
首先確定問題類型、定義問題。因為不同問題解決的路徑略有不同。其次,根據定義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著手解決。在解決問題時要綜合考慮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第三,制定對策時,應考慮是哪個層面需要解決的問題,措施是臨時還是長期的,有時可能兩種措施要并存的。此外,還必須考慮實施者的資源和能力。最后,開展評價,這一環節是不可或缺的。許多單位問題的重現,往往是評價機制不完善,沒有進入新的改進循環。
因此,以問題為導向,基于PDCA,逐步剝絲抽繭,這樣才能真正切實做到改正問題,改進體系。
版權所有 ? 北京中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博泰國際商業廣場B座908
郵編:100102 京ICP備19022341號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