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工作中,為什么有的人一天到晚很忙很累,卻看不見成效,而有的人工作起來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又能出成果?究其原因,就是工作方法的問題。
我是公司客服部的員工。公司的服務宗旨是“我們永遠是乙方”。為客戶服務,推動工作進度,客戶滿意激勵我更加認真仔細,所以工作完成度還是很高的。但當工作量大,跟時間賽跑、疲于奔命時,我不時便會“內心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天空飄來一行字“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審視自己這一路走來,發現潛在的問題還真不少,包括工作流程沒有形成閉環、工作信息沒有及時共享、工作跟蹤不到位等等。
關于工作流程的閉環,首推即是戴明環或稱PDCA循環。這種循環要求四個階段一個都不能少,同時可以大環套小環,并且每循環一次,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當然現在自己的工作可能多數是在D的階段,偶爾會延伸到C的階段,就沒有后文了,導致的后果就是持續地原地踏步,更不用提什么改進和提高了。
其實在我看來,并不需要我們掌握多少工作方法和技巧,能熟練使用好某一個方法模型就已經足夠了。上面提及的PDCA模型,老師們帶來的理論和方法,大多結合的是各大行業的質量控制工具,看起來很高大上。王老師再次講解這個模型,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理解,原來在工作生活中也能用的上。我們用這樣的思路去看,發現它還是十分有用的。當然,使用起來還是講究一定的技巧的,比如,假若目標設定過大,可以制定階段性計劃,然后Do一下,根據Do的情況進行一番簡單地分析評估,再進一步Do。PDCA模型的一大魅力之處就在于,如果要將一項工作不斷做細做精做全面,處于最后一階段的A,往往可以成為下一個循環的P,也就必定是環環相扣,而不是毫無關聯的獨立環。很多時候,在使用PDCA的過程中,要么流程進行不到位,要么就是C的階段太粗糙,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導致A還沒做就結束了。如果都是這個狀態,那還提什么精益求精呢?
其實PDCA的用途甚是廣泛,對于不斷改進個人自身習慣,或者做成某件事情,也十分有效。舉個簡單例子,我想實現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這個核心目標(請原諒我把這一個叫做大目標,因為對現在的自己而言,真地實現起來是有難度的),那么我的P階段有了,Do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貌似實現目標有難度,經過一番Check,發現問題出現在自己的時間掌控上。雖然自己每天都是朝九晚五,中間也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但是每天要留出一個小時左右鍛煉身體,那么從哪里去找時間呢?思來想去,我發現有段時間還是可以利用起來的,那就是早上可以早點起。某些原因,我這段時間都是很早要起,然后之前的做法是上班路上坐地鐵補覺,反而導致坐過站,自己整天昏昏沉沉,倒不如選擇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又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何樂而不為呢?
在時間的分配上,老天爺還是很公平的,每天就是這些時間,每人都一樣,但每人又不一樣。能被我們用起來的叫財富,眼睜睜看它流逝的叫浪費。倒不如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學著用PDCA的技巧,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的人生目標也環環相扣。
版權所有 ? 北京中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博泰國際商業廣場B座908
郵編:100102 京ICP備19022341號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