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安全分析(JSA),是一種風險辨識、評估,策劃管控措施,以消除或控制風險的一種工具方法。本人曾參加幾個國際項目的投標工作,負責標書HSE部分的編制工作。如一個儲罐施工項目僅JSA就需要編制近200個。在業主組織的評標過程中,這些JSA評審幾乎耗費我近三個月時間,由此也反映出這個JSA工具的重要性,對風險管控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本人在近幾年體系審核和安全大檢查時發現,部分單位相關管理、技術人員對JSA應用不熟悉,甚至不會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作業步驟劃分不正確,或者不具體,導致風險辨識不準確、不全面。如個別作業僅將步驟劃分為“作業前、作業實施、作業后”,缺乏針對性?;蛘呤菍追N高風險作業直接作為步驟,如環焊縫開挖驗證項目,將挖掘作業、溝下焊接(受限空間)作業、臨時用電等劃分為作業步驟,過于太籠統,不能體現每一項具體作業的內容。
二是風險評價不準確,甚至敷衍了事,隨便評價一番,最終結果只要是低風險、可接受就行。
三是風險控制措施不具體。正因為前面幾項工作沒有做好,走形式、敷衍了事,所以風險控制措施也就隨便寫幾個,有的控制措施根本就無法實施。
四是JSA和作業許可證脫節。你分析你的JSA,我填寫我的作業許可證,最后給作業人員交底時不知道講哪個、交什么,導致作業人員稀里糊涂地干活。
五是JSA模板化,也就是完全套用模板。不同的作業環境、方法,使用不同的工具、設備,但JSA雷同,甚至完全一致。為了進行JSA而做JSA,作業安全分析走形式,完全沒有起到辨識風險、評估風險和制定控制措施的目的。
據統計,絕大多數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那么“無知者無畏”(不清楚風險)又在人的不安全行為中占到了70%以上。如某輸氣站場進行管道氣密性試壓,違規使用氧氣進行試壓,操作員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啟閥門,導致爆燃事故等。那么如何做好作業前安全分析呢,本人認為最主要的就是在劃分好作業步驟的基礎上,充分地辨識作業風險。
首先要將施工任務進行分解。如環焊縫開挖驗證作業,要分為幾項具體的工作,如管溝開挖、焊縫檢測、B型套筒焊接、無損檢測、防腐、管溝回填等。然后在進行某項作業時,還要再一次進行工作步驟細分。如B型套筒焊接作業,其工作步驟可分為人材機(人員、材料、設備和工具)入場、去除防腐層、打磨、焊接、焊縫外觀打磨檢查、作業結束等幾個步驟。只有將作業步驟劃分具體,才能準確辨識每一步的風險。
其次就是對每一個具體的步驟進行風險辨識。在風險辨識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人員、設備、材料、環境、方法五個方面和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如人材機入場這一步驟應該按照下面的內容去辨識風險。一是參與作業的人員。我們要考慮焊接B型套筒需要哪些人去做這個工作。那么主要工作是焊接,肯定要有電焊工。電焊需要用電,也必須有電工,所以需要考慮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無論是承包商人員,或者是本單位維搶修人員,作業前都需要進行風險告知和安全技術交底,所以培訓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再就是考慮作業人員的能力、身體健康、年齡以及職業禁忌等。二是材料方面。我們必須對待焊接的B型套筒進行質量確認。如果將不合格的B型套筒焊接在管道上,那么管道的本質安全就沒有了保障,作業完成后反而形成了隱患。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材料就是焊接材料,即焊條或焊絲,是否符合焊接工藝規程要求,質量是否合格,保溫措施是否符合要求等。三是設備和工具。即電焊機運行是否正常、是否有接地保護和漏電保護裝置、焊把線自和連接是否完好、角磨機是否經過電工檢查確認性能完好等。因為你使用什么樣的工具、設備,就會存在對應的風險。如使用角磨機就會有觸電、物體打擊、著火等危害;使用電焊機也會存在觸電、火災、燙傷等危害。只有辨識出危害,才能制定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四是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和自然環境。如在溝下進行焊接作業,就要考慮坍塌、窒息等危害;自然環境主要考慮就是風、雨、雪等。如有雨的時候,觸電和坍塌的風險就會增加,相應的管控措施是否還有效,是否還需要增加其他控制措施等。五是方法,包括施工方案、焊接工藝規程、標準技術規范等。不同的作業方法,存在的風險也不一樣。
上述是本人對JSA步驟劃分和風險辨識一些看法和理解,希望對作業前進行分析提供一些幫助,更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工作,認真分析,讓這些有效、簡潔的工具方法落地,真正服務于企業,達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風險的目的,保障安全生產平穩運行。
版權所有 ? 北京中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順北大街博泰國際商業廣場B座908
郵編:100102 京ICP備19022341號

關注公眾號